3/18/2025
用自己话描述一遍。按照使用目的归类笔记。
不看源文件,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东西,才叫笔记。
直接去书中摘抄,网课的截图,这些都不能叫笔记,而且这类动作非常不好。
1、会造成假象,以为自己记住了,其实自己没记住。
2、网课截图,本来课上要记住的东西,因为截图的存在,欺骗自己我课下再去记,往往课下也不会去记。导致上课期间的效率更低。
3、这类动作产生出的信息,往往没有上下文,加上不是自己的话写出来的。就枯燥无味,自己后期基本不会去看。因此这类动作就是在浪费时间。
如何正确记笔记?
1、对于文学类书籍,不要去摘抄,把摘抄的时间去再看一遍,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2、对于一些备考类的书籍,也不要去摘抄,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。做题不懂时,再去翻书,这个时候,自己对不懂的知识点会有更深理解,因为书上有例子、有自己见解,还可以再看看例子的上下文。视频也一样,不懂的时候再回去看一遍视频。
3、对于备考类知识点大全的书籍,就更没必要摘抄了,人家已经是干货了,你再浓缩一下,知识点就完全没有细节,没有细节、例子的知识,人是记不住的。
这么说,自己就不记笔记了吗?
当然要。那如何记?就是合上书,关掉视频,凭着自己的想象去写一遍自己的感受,多看几次,多写几次笔记,自己对这本书的主旨和大纲自然就记住了。对着书摘抄出来的大纲,也需要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。我觉得还是前者的效率更高。
后期回顾的时候,其实还是建议先看书,再看自己单独写的笔记。对于经典书籍,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,因为我们每看一次时的理解力都是不同的。如果我们不看书,只看我们记的笔记,那么就是把自己的信息源框定在了当时理解力下记录的信息,就不会有新的感受。
所以人们都推荐说,要反复的看经典书籍,而不是看自己记的笔记。
one more
上面讲的是一些基础,学生时代如何记笔记的方法。这些方法记的东西都比较孤立,因此需要将书籍、视频的笔记按照主题为单位,归类到一起。这里可以用到在线笔记软件,把同一主题下的笔记都放到一个页面下。
其实,除了书籍、视频外,我们平时还会接触很多网上文章,也是需要把这些文章的链接放在相应的主题下,并对它做一个简短的总结。为什么有了简短的总结后还要附上短文章的链接呢?因为方便后期看出处,而出处中有例子,这样自己理解会更深刻。
等书籍、视频、文章的笔记积累到一定数目后,在自己需要用到这个主题的知识时,就可以开始再用自己的话梳理一下这个主题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点。
以上是我的分享,希望有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