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1/2025
推荐罗素的书《幸福之路》。
先说下为什么会不幸福吧,我认为是我们想的和我们做的不一致所导致。
每一个人都想追求幸福,然后我们会去网上搜寻、会去和朋友聊天、会去从过往的经验中去发掘通往自己幸福的方法。同时,随着我们的经验和阅历的提升,我们追求幸福的方法会进行优化。我对于追求幸福的方法也在不断优化。接下来我来说下我的优化过程,给大家以参考。
我的方法迭代优化分为三个阶段,分别对应着三本书。
第一阶段,b站有一个up主力推的一本书《活在当下》,他说他会经常去重温它。因此产生了好奇,就对这本书读了起来。这本书大概的意思是,未来的事还没到来,去想它没用,过去的事已经过去,无需懊悔。当下就是过去的未来,未来的事都是会以当下的形式来完成的,若我们时时都把当下做好,那你“担心的未来”也是好的,就没必要担心;由于把当下做好了,未来就不会对今天产生懊悔。
如何做好当下?那就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感官,去感受周围的一切,有点像冥想的意思。但后来发现,实践这种方法都非常的难,它只能在你读这本书时能短暂的麻痹下自己的大脑。因为按书本中的方法,很难做到活在当下,你不可能不去想过去,不去想未来的。
第二阶段,在看完《活在当下》的一段时间后,自己就逐渐回到了看此书之前的状态,除了学习了如何冥想外,变化不大,也可能是这种方法不适合我。于是我需要继续寻找方法,因此平时会对幸福这方面多留点心。后来听别人说到叔本华的《人生的智慧》,他说当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不快乐时,就会重温下这本书。简单的介绍下这本书,说人的快乐分外在和内在,外在的追求比较低级,要去追求内在,精神上的满足。书中说什么样的人最幸福?是生来有一笔资金,可以让自己不愁基本的生活;有一个健康的身体;然后在某一方面极具天赋且充满兴趣。那普通人的幸福是什么?健康的身体,有充分的闲暇时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。这里我知道了闲暇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,我觉得此书讲的方法也不好实践。因此只看了一半。
第三阶段,从网上了解到了罗素的《幸福之路》。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可实践的。他反对我们花太多时间去琢磨自己的内在,要把注意力转向外在,多调动自己的官能,多拓展外在的兴致,去探究事物的客观规律;少去比较;对于工作,需要松弛结合,否则一个人的精神会过度紧张,这样对工作的完成反而是不好的。
前两本书都是偏内在多一点,但内在的东西是不好实践的。而第三本可很好的进行实践,所以对于幸福的方法而言,还是要相信科学,不要搞些虚的,要搞些可以实践的。
以上是我的分享,希望有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