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15/2025
万维钢老师说:“所谓信息过载,是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。”
整理资料,看到以前的截图,是罗振宇2018年《时间的朋友》,万维钢老师说:“所谓信息过载,是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。”
18年的时候,感觉很有道理,但现在有不同的看法。
客观归因
我觉得那句话太虐自己了,把所有原因都归于自己。就像:别人对你评价不好,是你不够牛逼。但有没有想过外部原因?说不定别人就是单纯的看你不爽。
因此信息过载,不但有自己的原因,也有外界的原因。
自己的原因:目标不够集中、太“未雨绸缪”。
外界的原因:信息大爆炸。相比于物质极大丰富,网上信息早已经极大丰富,大家按需索取。
如何解决信息过载?
外界原因属于客观原因,我们无法改变。所以下面只讨论可行的自我改造方案。
1.目标变集中
对于信息过载,最早可追溯到庄子,庄子说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”
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,不可能什么都去学,只能在自己划定的领域里去学习,才不会觉得信息过载。这里有一个难点,要找到自己想研究的领域挺难,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干嘛,想往哪一方面发展。
2.未雨绸缪也要分场景
上个礼拜和朋友逛宜家,琳琅满目的商品,整个逛下来,身体倒不累,大脑有点累,有种信息过载的感觉。
晚上回去和发小聊了下,他说不累,因为他逛时只关注当下需要关注的商品。
而我不但关注当下,还关注未来。当下我要买一个椅子,我只要去考虑椅子即可,但我还去考虑了几年之后才需要考虑的抽烟机。所以累。
考虑当下要考虑的,可能才是最优解。因为:
a、即使现在考虑好了,做了决策,但由于科技更新换代,多年之后,这个决策也是白费。
b、如果我即考虑椅子,又考虑抽烟机,那么花在椅子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,做的决策可能就不够好,容易给以后埋雷。为什么不现在就把椅子这件事做好?为什么要浪费精力,对抽烟机未雨绸缪?
未雨绸缪要分场景,对抽烟机我不必未雨绸缪,但对于椅子,我要未雨绸缪。比如我要思考这个椅子买回去可以放哪?能用多久?是否耐脏?是否好清洁?
比如现在要开发一个A功能,对A功能未雨绸缪即可。那么现在就不要去想B功能(与A功能毫无关联),等开发B功能时再想B功能即可。
以上是我的分享,希望有用!